106歲人瑞阮李繼妹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成功,創下最高齡動手術紀錄。
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,老人骨折若未積極治療,5成患者在半年內,極可能因呼吸道等併發症而鄭本岡死亡,只要做好風險評估,在身體機能許可下,手術後即可康復,有效改善生活品質。
家住苗栗通霄的106歲人瑞阮李繼妹,平日身體健朗,不料,今年初因跨門檻時,不小心跌倒骨折,經開刀以鋼釘固定,結果因骨質疏鬆無法癒合,導致疼痛無法行走,醫師建議再動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,但家人擔心阿嬤年紀大了,開刀會有危險。但阿嬤認為,自己一定還能走,主動要求置換人工髖關節,經上週四手術後,目前復原情形良好。醫師表示,阿嬤經復健後,應該很快就可以走路了。
鄭本岡表示,人瑞阿嬤手術成功,也打破傳統認為,高齡不宜動刀的迷思。根據統計,65歲以上老人,因骨質疏鬆致骨折率近兩成,骨質疏鬆是老人骨折的主因,致死率達2成至3成,台灣每年有13萬名老人骨折,其中有4000人到5000人死亡。
鄭本岡說,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以手腕橈骨、髖骨及背部脊椎3處居多,手術問題主要在於麻醉及內固定是否穩固,阮李繼妹因身體狀況良好,沒有高血壓等慢性病,加上心肺功能不錯,經評估後,即施以全身麻醉手術,術後恢復良好。
鄭本岡指出,老年人因心肺等器官功能逐漸衰退,手術風險比較高,只要做好風險評估及相關檢查,手術後,即可改善生活,否則患者長期臥床,5成患者在半年內即可能因下肢血栓、呼吸道感染、褥瘡等,引發敗血症死亡。
女童腳痛以為抽高 意外驗出這個疾病
(健康醫療網/記者吳珮均報導)
一名十歲女童,日前因雙腳膝蓋疼痛至各醫院診所就診,均被診斷為生長痛,但因女童持續膝蓋痛,輾轉至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就診,雙腳膝蓋經X光檢查並無異常,予以抽血發現有50%芽細胞,接著做骨髓檢查,發現竟是急性白血病。醫師提醒,骨頭疼痛是白血病常見症狀之一,雖然沒有其他白血病常見的其他症狀,但若沒有即時診治恐致命!
白血病症狀有七種
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醫師表示,白血病是因為白血球惡性增生所導致,骨髓會被不成熟白血病細胞,即芽細胞占據;臺灣每年新診斷約 200 例白血病。而白血病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骨頭疼痛、不明原因發燒、容易出血、淋巴腺腫大、體重減輕、貧血和肝脾腫大。當出現上述症狀時,其骨髓細胞70%以上都已經是白血病細胞,進而影響造血功能,不得不慎。
李浩遠主任解釋,若是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,會使骨内張力增髙,浸潤破壞骨皮質和骨膜而引起骨頭疼痛;白血病細胞迅速生長和破壞且分泌細胞激素,因而引起不明原因發燒;皮膚會出現細的出血點,有時加上大的瘀斑、流鼻血及牙齦出血;會淋巴腺腫大,但不會覺得疼痛或壓痛,通常較硬而沒有彈性,固定不太能移動,易發生於前、後頸部、腋窩或鼠蹊部;體重減輕、貧血以及當白血病細胞侵犯到肝臟、脾臟導至肝脾腫大。
生長痛為良性肢體疼痛 女童發生率較高
李浩遠醫師說明,生長痛為良性肢體疼痛,好長崎蛋糕發於幼稚園及小學時期,約3-12歲,且女生多於男生,大約有20%的兒童有過此症狀;其疼痛發生的時間,常在傍晚放學之後或半夜。疼痛部位多半在大腿前面、小腿後面、膝蓋、足部或上肢,通常是兩側性,而疼痛經常會持續數分鐘到一小時不等,頻率為一星期發生幾次或幾星期偶爾發生一次,且這種現象會延續數個月到兩年不等。
生長痛與白血病有別 病發不治恐奪命
李浩遠醫師強調,生長痛和白血病的區別,在於白血病會引起病理性的骨疼痛,為骨頭關節疼痛及骨骼病變,疼痛強度大,持續時間長;而生長痛則是肌肉痛及生理疼痛,疼痛呈斷斷續續。
李浩遠醫師提醒,白血病發病後若不治療,一兩個月內就能奪去病人生命,若小朋友抱怨疼痛的部位有牽涉到關節處或走路會跛行,或疼痛伴隨發燒不退、疲倦、臉色蒼白等情形就要警覺到是其他問題,因此趕快確診非常重要。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現在台灣的教育都希望能讓孩子能贏在起跑點,但是過多的負荷是否會在起跑前就先將孩子給壓垮呢?有名家長覺得就讀小三的兒子回家作業實在太多,幾乎每日都要花3個半小時才能寫完作業,讓他好奇上網問大家「家中孩子每日寫作業的時間大約多長?」
此篇貼文一出,引起一陣網路熱議「覺得多的話,可以試著跟老師溝通看看」、「我兒子、女兒也是小三,功課跟你們家的差不多」、「我小孩從小一開始的量跟你是差不多的,目前小二,已經習慣了」、「只能說現小孩很可憐,幾乎沒童年了!」(編輯:林宛瑩)
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
全脂牛奶有助減肥 驚人真相其實是?
不說謊!他嘆朋友、愛人、工作全沒了
出現這些預兆 代表這段感情岌岌可危
到男友家吃飯要幫洗碗嗎?網友神回覆
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,老人骨折若未積極治療,5成患者在半年內,極可能因呼吸道等併發症而鄭本岡死亡,只要做好風險評估,在身體機能許可下,手術後即可康復,有效改善生活品質。
家住苗栗通霄的106歲人瑞阮李繼妹,平日身體健朗,不料,今年初因跨門檻時,不小心跌倒骨折,經開刀以鋼釘固定,結果因骨質疏鬆無法癒合,導致疼痛無法行走,醫師建議再動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,但家人擔心阿嬤年紀大了,開刀會有危險。但阿嬤認為,自己一定還能走,主動要求置換人工髖關節,經上週四手術後,目前復原情形良好。醫師表示,阿嬤經復健後,應該很快就可以走路了。
鄭本岡表示,人瑞阿嬤手術成功,也打破傳統認為,高齡不宜動刀的迷思。根據統計,65歲以上老人,因骨質疏鬆致骨折率近兩成,骨質疏鬆是老人骨折的主因,致死率達2成至3成,台灣每年有13萬名老人骨折,其中有4000人到5000人死亡。
鄭本岡說,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以手腕橈骨、髖骨及背部脊椎3處居多,手術問題主要在於麻醉及內固定是否穩固,阮李繼妹因身體狀況良好,沒有高血壓等慢性病,加上心肺功能不錯,經評估後,即施以全身麻醉手術,術後恢復良好。
鄭本岡指出,老年人因心肺等器官功能逐漸衰退,手術風險比較高,只要做好風險評估及相關檢查,手術後,即可改善生活,否則患者長期臥床,5成患者在半年內即可能因下肢血栓、呼吸道感染、褥瘡等,引發敗血症死亡。
女童腳痛以為抽高 意外驗出這個疾病
(健康醫療網/記者吳珮均報導)
一名十歲女童,日前因雙腳膝蓋疼痛至各醫院診所就診,均被診斷為生長痛,但因女童持續膝蓋痛,輾轉至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就診,雙腳膝蓋經X光檢查並無異常,予以抽血發現有50%芽細胞,接著做骨髓檢查,發現竟是急性白血病。醫師提醒,骨頭疼痛是白血病常見症狀之一,雖然沒有其他白血病常見的其他症狀,但若沒有即時診治恐致命!
白血病症狀有七種
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醫師表示,白血病是因為白血球惡性增生所導致,骨髓會被不成熟白血病細胞,即芽細胞占據;臺灣每年新診斷約 200 例白血病。而白血病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骨頭疼痛、不明原因發燒、容易出血、淋巴腺腫大、體重減輕、貧血和肝脾腫大。當出現上述症狀時,其骨髓細胞70%以上都已經是白血病細胞,進而影響造血功能,不得不慎。
李浩遠主任解釋,若是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,會使骨内張力增髙,浸潤破壞骨皮質和骨膜而引起骨頭疼痛;白血病細胞迅速生長和破壞且分泌細胞激素,因而引起不明原因發燒;皮膚會出現細的出血點,有時加上大的瘀斑、流鼻血及牙齦出血;會淋巴腺腫大,但不會覺得疼痛或壓痛,通常較硬而沒有彈性,固定不太能移動,易發生於前、後頸部、腋窩或鼠蹊部;體重減輕、貧血以及當白血病細胞侵犯到肝臟、脾臟導至肝脾腫大。
生長痛為良性肢體疼痛 女童發生率較高
李浩遠醫師說明,生長痛為良性肢體疼痛,好長崎蛋糕發於幼稚園及小學時期,約3-12歲,且女生多於男生,大約有20%的兒童有過此症狀;其疼痛發生的時間,常在傍晚放學之後或半夜。疼痛部位多半在大腿前面、小腿後面、膝蓋、足部或上肢,通常是兩側性,而疼痛經常會持續數分鐘到一小時不等,頻率為一星期發生幾次或幾星期偶爾發生一次,且這種現象會延續數個月到兩年不等。
生長痛與白血病有別 病發不治恐奪命
李浩遠醫師強調,生長痛和白血病的區別,在於白血病會引起病理性的骨疼痛,為骨頭關節疼痛及骨骼病變,疼痛強度大,持續時間長;而生長痛則是肌肉痛及生理疼痛,疼痛呈斷斷續續。
李浩遠醫師提醒,白血病發病後若不治療,一兩個月內就能奪去病人生命,若小朋友抱怨疼痛的部位有牽涉到關節處或走路會跛行,或疼痛伴隨發燒不退、疲倦、臉色蒼白等情形就要警覺到是其他問題,因此趕快確診非常重要。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現在台灣的教育都希望能讓孩子能贏在起跑點,但是過多的負荷是否會在起跑前就先將孩子給壓垮呢?有名家長覺得就讀小三的兒子回家作業實在太多,幾乎每日都要花3個半小時才能寫完作業,讓他好奇上網問大家「家中孩子每日寫作業的時間大約多長?」
此篇貼文一出,引起一陣網路熱議「覺得多的話,可以試著跟老師溝通看看」、「我兒子、女兒也是小三,功課跟你們家的差不多」、「我小孩從小一開始的量跟你是差不多的,目前小二,已經習慣了」、「只能說現小孩很可憐,幾乎沒童年了!」(編輯:林宛瑩)
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
全脂牛奶有助減肥 驚人真相其實是?
不說謊!他嘆朋友、愛人、工作全沒了
出現這些預兆 代表這段感情岌岌可危
到男友家吃飯要幫洗碗嗎?網友神回覆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